|
【五中全会】| 读懂“导航密码”,开拓新发展阶段的美好前程 | |||
| |||
“十四五”规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纲领性文件。领会《建议》的重要判断和核心要义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完成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以及开好第二个百年新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建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新发展阶段是经济社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标志和特点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主要有以下标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城镇常住人口达8.48亿人、有1.3亿户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8.2%、居民消费结构加快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进而向享受型转变等。 新发展阶段的特点是优势和短板并存。 从现在到2035年,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总体来看,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特别是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中国共产党作为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跃上新的大台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作为重要支撑,我国自身解决问题和塑造环境的能力都大幅增强。只要我们能够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新发展阶段是由国内外状况深刻变化所决定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如今,我国发展已经走过本世纪第一个20年,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敏感。加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这使得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不仅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新形势,而且将面临越来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此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依然存在?这是一个需要作出科学准确判断的重大战略问题。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首先要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需要更加全面贯彻和落实好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站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节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使第一个阶段的战略筹划更加清晰。那就是,“十四五”时期要使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在此基础上,从2025年到2035年,再经过10年的发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即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等。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在这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是居于首位的。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如果说传统的发展是做加法,那么创新发展就是做乘法。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当前我国发展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发展动力问题,因为当前国际循环的动力已严重不足,国内循环的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尤其是需要激发我国科技创新的动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作了重大部署,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了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坚持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务。《建议》如此重视科技创新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建议》方方面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发展,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今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主要依靠高质量发展。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的道路。因此,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在近年来的中美经贸摩擦中,美方重点打压我国高科技产业和企业,从中可以看出,未来国与国之间尤其是中美之间的竞争,高科技领域是重要战场。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要更加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新的发展优势。这已被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的实践所证明。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发布分享;病毒序列发布后14天内,完成核酸检测试剂研发和上市应用,快速实现检测试剂从无到有的突破;五类13个新冠疫苗已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个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这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作用。 锚定《建议》提出的目标,展望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我们要增强创新发展的信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攻关和应急攻关的体系化能力,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尽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