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将至,“无锡老字号纪实影像创作工作坊”第一阶段教学活动圆满完成。此次活动是影视学院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培育方针的一次深入实践,为进一步提升影视学院专业建设水平,改良教学设计和实训课程建设,培养符合新时代、新场景、新技术背景下的综合媒体素养和创作实践能力专业人才提供了新的路径。 

“无锡老字号纪实影像创作工作坊”是影视学院新媒体工作室策划,联合北京强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的一项课外实践项目制教学活动。主要任务是聚焦无锡本土非遗文化、工商文化、运河文化,围绕“无锡老字号”这一主题进行纪录片创作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以年轻的视角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无锡老字号的品牌故事、工商文化以及人文精神进行深入调研,并学会运用各种影像纪实的手段去发掘“活化石”的文化价值,把老字号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以及世代传承的工艺技法和坚守如一的工匠品格呈现在大众面前,以唤醒无锡人对本土老字号的记忆。 无锡作为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孕育了众多具有地方特色、享誉全国的老字号,他们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历史记忆和商业品牌的代表。目前,无锡地区共有64家老字号企业,其中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9家,获得“江苏老字号”称号33家,获得“无锡老字号”称号52家,培育对象9家。丰富的资源为工作坊项目制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范本。



本次工作坊于2022年10月开始招募学员,11月初成立,经由学院教师严格选拔与筛选,最终来自影视学院不同专业的32名学生被录取。工作坊由影视学院秦潇璇院长,数字影视系武禹男、柴彦宇、徐天骅老师和人物形象设计系范涧元老师,联合北京强氧科技运营总监钱晓勇及其技术团队共同为学生授课。工作坊采用项目制、师徒制的教学模式有目的性地进行开展,对纪录片创作的每个实践环节进行逐一拆解并耐心指导,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无锡老字号”背后人文历史与社会变迁的调研能力、影像创作审美素养、纪录片策划、拍摄制作全流程综合创作技能,以及面对陌生问题时的自主分析能力、自主应对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让实践教学环节具有更明确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企业导师也将纪录片创作重点环节、行业交付标准,以及创作人才的质量和培养规格融入到对学生的培养课程中,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了解行业需求,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到创作实际项目中,尽快进行身份转化,为后期的拍摄提供可行方法。 本次工作坊的实践教学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围绕无锡老字号开展文化属性的背景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对选定的无锡老字号进行实地考察与走访,求证调研资料,并开始制定拍摄计划、脚本创作、旁白撰写、素材收集、堪景以及预演摄制现场; 第三阶段:按计划进行拍摄实践、影片剪辑、调色、配音以及后期特效制作。

项目推进期间,工作坊采用线上加线下的教学方式,针对影视创作艺术人文修养、数字艺术实践能力、业界技术趋势和重点软硬件技术等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讲授,截至目前,教学团队在课余时间已为学生连续授课九次,开展线上行业讲座两场,开设为期两天的《影视创作的全流程》实践教学一场。


工作坊的学生们在本次“无锡老字号”纪录片拍摄项目中受益匪浅,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同学树立了科学严谨的专业态度,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收获了困难克服和问题解决后的喜悦与成就。
经过一次次地资料收集、研讨、挖掘、修改,绝大多数无锡老字号的背景调研工作已接近尾声,同学们在教师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基本做到了视角新颖、史实丰满、图文俱全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寒假期间,教师团队将围绕剧情设置、影像审美、旁白撰写等方向为学生开设为期1个月的拉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影视创作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为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夯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