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师生作品在第九届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中获奖 | |||
|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推动《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21—2035年)》实施,激励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创作,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团省委联合举办第九届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大赛以“科普惠及民生创新引领发展”为主题,从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倡导全民健康生活、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等角度,引导公众以多种艺术形式积极参与科普创作,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科普资源。 影视学院师生作品在第九届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3项。 作品名称:《自动驾驶》 创作人员:何宝鑫、霍驿鸣、王君博 指导老师:谢菁 作品类别:科普影视 设计说明:科普自动驾驶功能的技术运用,包括汽车的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自行进行运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就能够安全高效完成汽车驾驶。以及这项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例如避免因为疲劳或失误等引起的事故;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等等。今后,将道路和人进行互联,实时共享数据,不断完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 作品名称:《潭笔》 创作人员:袁瑜微、韩莉祥 指导老师:华雨辰 作品类别:科普影视 设计说明:大运河文化带历史悠久,运河精神也影响着很多人承载着中华民族多年的记忆。运河小镇下的临潭毛笔正继承发扬着这种运河精神,每一件作品,都离不开匠心传承和一代代人的努力,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文明记忆,也是一座城市的情感记忆。短片主要是以毛笔传承为切入点,讲述制作毛笔的技艺,张晓晨先生作为潭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怀着对制笔艺术的敬畏之心,无声而坚毅地传承着老祖宗留下的技艺;他又以当代人的新方法,新理念发展制笔工艺,用精湛技艺阐释当代工匠精神,将制笔匠人的精神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作品名称:《见证新时代•南水北调中线》 创作人员:赵景源、王强、杨露 指导老师:华雨辰、韩天应 作品类别:科普影视 设计说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规划和建设过程是古今运河文化的延续,古有京杭大运河,今有南水北调线,南水北调对于造福民生福祉是不可磨灭的贡献。2002 年,京杭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来说,在某种意义上说使古老的运河获得新生。在它的身后,有位像父亲般存在的人物,方城县退休教师——田文运,在他的生活中,用镜头见证南水北调的成长故事,记录下它的成长故事,让我们跟随着田文运老师的脚步叩问历史,展望未来,聆听南水北调传递的浪漫呼唤。 |